找到相关内容292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宋代的佛教政策

    对国家的完整统一表达了良好意愿,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作了必要的论证。理学家们希望通过对物质生活需要的限制以及自我道德品质的完善,提高民族气节,弘扬爱国精神,求得国家的安定和强盛。中国历史上许多精忠报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5268920.html
  • 宗教与景德镇瓷器纹饰(一)

    成为佛教役使的工具后却念念不忘儒家“气节”。“松竹梅”竟赫然出现在佛家用器上。“松,竹,梅”是继南宋画家赵孟坚之后赵孟頫倡导的文人画。该青花纹饰中的松似朱德润,竹似高克恭,梅似王冕,苍劲而随意的实按虚...

    曲永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3169924.html
  • 一代宗师名垂千古——茗山法师

    湖南衡阳—带筹集粮食、衣被支援抗战。衡阳沦陷后,在日寇侵略者的屠刀下,他大义凛然,组织救护队为国效力,表现了铮铮铁骨的民族气节。茗山法师在庄严国土方面尽心尽力,事事想到报国土恩。“文革”后,他亲自参加了...

    袁普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473064.html
  • 住持古刹、广宣妙法的成佛法师

    毫不让步,特别讲究气节。修行严格,自己定的功课,每天必须完成。成佛法师生活极为俭朴,军伍中曾用过的一条毛毯,从宝光寺,到近慈寺,再到吉祥寺,落实政策后,又带到显通寺,都不曾遗弃,离开过自己。成佛法...

    福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55180034.html
  • 传统文化中绽放的一朵高原奇葩

    传入贵州,至迟可溯至唐代。明清两代,随着中原文化大量进入,贵州佛教日益兴盛,尤其明清递嬗之际,遗民为保全气节,纷纷遁隐逃禅,以示爱国之情操,不仕之决心,一时文人荟萃,高僧辈出,弘教开宗,盛况空前,为华夏...

    张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5680295.html
  • 破山寺里一沙门——记常熟兴福寺监院慧文法师

    的执著追求特别佩服两位高僧在十年“文革”那场灾难中,丝毫未曾改变僧人的气节;他庆幸自己在追随两位大师为佛献身时,从他们身上学到了那种勤俭、睿智,孜孜以求的精神;感受到了他们那种慈悲宽容,严于律己的胸怀...

    顾 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5881545.html
  • “可乐男孩”该不该被保送上大学?

    逍遥”认为,地震中表现出坚强气节的大有人在,他们也许真的坚强,但这不应该成为跨越高考的理由。 网友“青青”认为,抗震救灾中的英雄的确值得我们钦佩,但这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20331384557.html
  • 禅月大师贯休

    成年后,贯休云游四方,结交有气节的朋友。当时有一道士叫舒道纪,自号华阴子,他隐迹江湖,不求名声。有人将他推荐给朝廷请求重用,但舒道纪好像将受污染似的,愤怒地拂袖而去。当时贯休常去舒道纪所居的赤松山与之...

    叶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3685620.html
  • 万劫不磨铁罗汉

    浴血奋战打击敌寇,拯救家园的精神所感动。特别是当他闻悉印光法师为保持民族气节,在苏州闭关苦修;镇江焦山定慧寺静源和尚,为掩护共产党人而遭受日本人严刑拷打,坚贞不屈的事迹后,心想:出家人照样可以为国家为民族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84289019.html
  • 杨继盛与达智桥松筠庵

    第一,被追赠中顺大夫,太常少卿,■(左讠,左盆)忠愍。在其故乡容城、保定等地先后建“旌忠祠”,以表彰他的气节。到了清代,人们依旧对其忠烈十分景仰。先是在乾隆五十一年(1786),给谏杨寿楠和都谏李融视察...

    吴梦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789828.html